诸葛亮为什么拒绝“子午谷奇谋”?或许,魏延把“北伐”当真了-世界头条

2023-06-20 15:54:45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北伐曹魏是假,"政治洗牌"是真。北伐的战绩不重要,诸葛亮更看重的是"政治目的"。


【资料图】

真要说诸葛亮北伐的战绩,只有两字"惨败"。

汉末三国,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历史,各种奇人异士纷纷登台亮相。众多三国人物中,当属诸葛亮的名气最大,在《三国演义》和戏曲的渲染下,诸葛亮的形象显然被神化,以至于民间把他尊奉为神祇。

诸葛亮确实是个足智多谋的人,一篇《隆中对》把汉末军阀割据的局面分析得相当透彻,并用它指导刘备实现建立蜀汉的愿望,奠定三足鼎立的局面。客观地说,诸葛亮更像是战略分析家,绝不是带兵打仗的好手。他首次对魏国北伐,就以全面惨败收场。

正是这场北伐失败,为日后蜀汉的覆灭埋下隐患。因为此次北伐失败后,刘备生前攒下的那点家底化为乌有,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叫"蜀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"。

首次北伐的经过及惨败程度

公元228年春天,诸葛亮宣读完讨伐曹魏的檄文后,亲自带领蜀汉十万精锐部队,浩浩荡荡地奔往祁山,准备一举拿下魏国,完成先帝刘备"克复中原,光复汉室"的遗愿。

刚登基不久的魏明帝曹叡,召集大将军曹真和右将军张郃率领五万魏军,火速增援前线。由于蜀汉采取的是闪电战偷袭战略,前期魏军有些措手不及,蜀汉连战连捷取得多场小规模的胜利。

此次北伐是蜀汉诸多北伐中,最有把握能够成功的一次,也是蜀汉所有北伐中准备最充分的一次。眼看胜利在即时,蜀汉因为街亭失守,导致整场北伐顷刻间瓦解。史书说街亭失守的直接责任在马谡,但主要责任却在诸葛亮。

因为丢失街亭,完全是诸葛亮用人失误所致。诸葛亮用人不察,偏偏挑选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镇守如此重要的要塞,更大的问题是,马谡是首次上战场,虽然读过不少兵书,但没有实战经验,诸葛亮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马谡,完全是在拿整个蜀汉开玩笑。

北伐的过程不再赘述。北伐的结果相当惨重,赵云率领5000兵力作为偏师被六万魏军埋伏,经过拼死突围得以保住性命,在关兴和张苞的支援下,只带领1000多人突围成功,损失将近4000人,这一路偏师算是彻底折了。

街亭之战,诸葛亮分配给马谡和王平共25000兵力。由于王平察觉马谡安营扎寨的方式存在致命问题,双方作战意见不统一。王平果断选择与马谡分兵作战。马谡同意王平带走5000兵士。街亭失守后,马谡帐下20000人马差不多全部覆灭。魏延前来解街亭之围也差点搭进去,好在王平还有5000兵力把主将马谡和魏延救出来。保守估计北伐失败后,蜀汉至少损失过半。

与兵力损失相比,蜀汉将领的损失更加惨重,直接或间接损失十一员大将。马谡、张休、李盛三人对街亭失守负有直接责任,全部按军法处置。赵云因丢失箕谷官降一级,老将军咽不下这口气,很快在悲愤和抑郁中病逝。此外还有丁立、阎芝、邓铜、阳群、马玉、白寿、刘彻七位高级将军牺牲。此后那句"蜀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"就是这么来的,若不是诸葛亮收获姜维,蜀汉有可能提前20年就灭亡了。

子午谷奇谋与正面北伐

早在北伐开战以前,蜀汉头号大将魏延(此时赵云已经年老)曾经向诸葛亮献出"子午谷奇谋"。大概意思是,魏延亲率五千精兵从子午谷火速突袭长安,先拿下长安和潼关两个兵家要地,随后诸葛亮带领大军从斜谷经过长安,抵达潼关会师。

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是空口无凭,他是化用韩信"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"的分兵之计。虽然谁也不知道子午谷奇谋到底能不能成功,但按照蜀汉和曹魏的实力对比悬殊来看,蜀汉要想北伐成功也只有用这条险计。然而,诸葛亮的态度是坚决否定。

诸葛亮用意何在

诸葛亮是如此聪明的人,他难道分析不出魏蜀两国的实力差距吗,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能想到,诸葛亮那种常规的北伐策略根本行不通。魏国人多粮也多,还有主场作战的优势,即便曹叡再平庸,防守应该绰绰有余。为何诸葛亮明知会失败,还依然坚持北伐呢。

有一种可能,北伐是表象,洗牌才是真实用意,这从北伐阵亡的将领就能看出端倪。

原先是刘璋帐下大将,刘备进川的时候,他与诸葛亮曾刀兵相见,后来誓死效忠刘备。、阎芝也都是刘备的旧部,赵云更不用提了。

此时,朝中能与诸葛亮抗衡的人只有赵云等人和魏延,论资历有资历,论武略有武略,但是此次北伐过程中,赵云和魏延没有被重用。赵云与邓芝加起来共一万兵马,赵云分得5000兵力,魏延也只有5000兵力。作为久经战场的老将,他们二人与普通小将没有区别,只是单纯地负责带兵打仗,难道不令人心生猜疑吗?

诸葛亮却把培养的重点放在马谡身上,希望他能建功立业,奈何马谡令诸葛亮失望透顶,害得诸葛亮自降三级。为了报答师恩,为了保住一家老小,马谡一人担下全部的责任,为诸葛亮找到台阶下,北伐画上"圆满"的句点。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