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击抄袭乱象不能光靠“打地鼠” 天天快看

2023-05-05 15:26:44 来源:正观新闻


(资料图)

近日,社交平台曝出中国美术学院教师、青年艺术家徐跋骋的作品涉嫌抄袭。徐跋骋是最近十余年来,颇受艺术圈关注的新锐艺术家,笔者也曾在成都参观过其个展。这次网上公布的绘画、装置作品对比图中,徐的作品无论创意设计、构图乃至色彩等细节均与其如出一辙,而疑似被抄袭对象也在国外社交媒体上贴出对比图,笔者阅后对此颇感震惊。

事件发酵没几天,很快有了下文。4月26日晚,中国美术学院通过官方微博公开表示,关于该校教师徐跋骋作品涉嫌抄袭问题,学校成立专门调查组,依规开展调查。根据调查组调查,经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认定,徐跋骋学术不端行为属实。给予降低岗位等级、撤销专业技术职务的处分,并决定与其终止聘用关系。一些网友也对这一处理结果表示认可:“国美没有护短,不姑息,点个赞。”

让抄袭者承担应有的后果,于情、于理、于法都属应当。此次事件处理结果令人叫好,某种程度上也表明,在艺术乃至更广泛的文化领域,抄袭始终是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疾。最早将此次事件公之于众的一个知名微信公众号,近年来就长期曝光艺术圈的疑似抄袭现象。这些涉嫌抄袭的艺术家及其作品,不光有当代艺术家和新锐,也有传统绘画领域的知名作者。

在笔者看来,艺术圈的抄袭乱象层出不穷,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业界和公众之间的“信息差”。要知道,中外艺术家队伍庞大,作品更是浩如烟海,如果从中选择一位不知名艺术家的不知名作品进行抄袭,公众的确不易识破。

或许有人觉得,随着信息流动的加快,抄袭的成本将越来越高,抄袭行为的认定会越来越容易。这样的观点,显然低估了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影响,例如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。正如有网友指出:“抄袭大师们有福啦,以后不用这么费劲抄老外啦。先AI生成一波,然后用绘画的方式抄AI,毕竟AI都比这帮人有想象力。”

因此笔者认为,尽管在此次事件中,抄袭者已经受到了惩罚,但这种“打地鼠”的处理模式,“出现一起应对一起”已经跟不上节奏。一方面,对抄袭行为的认定、处理的方式和力度,通常缺乏一个权威的标准;另一方面,仅仅满足于“打地鼠”,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理“鼠患”,也难以建立起良好的文学艺术生态。

说到这个话题,国内音乐界值得借鉴。新世纪以来,随着国内音乐产业生态蓬勃发展,尤其是各类音乐综艺节目层出不穷,版权问题也日益成为舆论热点。在业界的共同努力下,如今,原创音乐人通过法律等各种渠道,为个人作品争取合法权益已成常态;不少知名音乐综艺节目,开始在节目中强调歌曲版权来源;由文化娱乐产业法律工作者撰写的《音乐版权》等图书也相继面世,为从业者提供详细的“指南”。

因此,对于艺术领域的抄袭现象,光是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显然还不能治本,更重要的是在全行业范围内,乃至联动相关的行业领域,建立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。与此同时,也要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,密切关注时代进步、技术升级提出的新问题、带来的新挑战,以确保我们的相关举措保持全局性、前瞻性。

(原题为《迎击抄袭乱象不能光靠“打地鼠”》作者 余如波 来源 四川日报)

统筹:陈若松 编辑:韩静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